返回列表

干细胞抗衰老,让身体更年轻!

一提到干细胞,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对于干细胞,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是现在,干细胞抗衰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那么干细胞抗衰老有哪些功效?来看看以下的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对疾病康复、抗衰老的新定义:“治愈疾病、抗衰老最根本的途径是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激活衰老细胞的功能”。

真正意义上的年轻态,不是简单的肌肤细腻,减少皱纹,而是细胞功能的年轻化,换言之,就是人体能不断地增加新的细胞,并实现细胞功能的年轻化。


细胞抗衰老是通过输注特定数量的干细胞,激活人体自身的“自愈功能”,对受损细胞进行修复与调控,激活休眠细胞功能,增加正常细胞的数量,提高细胞的活性,防止和延缓细胞的病变,恢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对抗衰老的目的。



日前,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杂志的一篇新综述对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概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肝脏、肾脏、骨骼、心脏病和伤口愈合等多种疾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这篇综述,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方面的临床应用潜力和价值。


-01-
再生医学新“武器”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医学是指通过生物学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者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以改善或恢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新兴的再生医学为恢复器官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可能。

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中最重要的“种子细胞”,能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以修复损伤或更新老化细胞、组织和器官,为治疗多种器官结构功能损伤提供了可能。

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中最主要的成员,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由于其易于分离和便于体外扩增的特点,MSCs也成为再生医学中最常用的细胞。此外,因为具有免疫调节特性,MSCs治疗还为自身免疫病、炎症和血液病以及移植手术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骨、伤口再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图片来自文献


-02-
间充质干细胞
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由于上述特点,MSCs显然将在临床试验中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MSCs应用到神经、肝脏、肾脏、骨骼、心脏病和伤口愈合等疾病最新研究中。


01 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修复

心肌梗死仍然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药物和介入治疗能够及时恢复心脏血供, 但心肌细胞极低的自我再生能力仍无法挽救急性受损的心肌组织。目前, 基础与临床研究均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旁分泌等效应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修复且经特定条件优化改进的MSCs已经在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显得愈发重要。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注射不同剂量(3×106、4×106、5×106个)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至心肌受损患者体内,随访24个月结果显示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且患者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LVEF得到显著升高。

多项临床研究均提示,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手段,MSCs正在逐步为心肌梗死患者带来希望。


02 间充质干细胞与骨修复

骨折、骨缺损、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等是常见的骨损伤疾病类型,骨愈合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发生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随着骨组织生物学以及骨组织工程的发展,MSCs在骨组织再生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对4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基础上,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显示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ASIA与Barthel评分、骨密度皆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修复脊柱结构和神经功能,改善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提高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03 间充质干细胞与创面修复

大面积烧伤常由于皮源匮乏,救治延迟而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重度感染甚至死亡,即使在发达国家,烧创伤仍是造成病死的重要原因。皮肤组织烧伤后尽快促进创面的修复是至关重要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性研究均表明,MSC能够有效促进烧伤创面的修复,并在创面愈合的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一项临床研究,选取Ⅱ度烧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脐带MSC移植和常规烧伤治疗,试验结果发现,脐带MSC移植对Ⅱ度烧伤患者新生肉芽组织EGF及VEGF表达促进效果优于常规烧伤治疗方法。

再生医学在缺损或受损组织器官的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工程是再生医学的重要手段,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有良好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并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多项研究已经证明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再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联系我们
  • 021-68456665